研究人员在健康年轻人中识别出五种独特的睡眠-生物心理社会类型,这些类型将睡眠习惯的变异与心理健康、认知和生活方式等因素建立联系。研究于2025年10月在《PLOS Biology》期刊上发表。
这项研究由康考迪亚大学的 Aurore A. Perrault 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的 Valeria Kebets 领导,他们分析了来自人类连接组计划的770名年龄在22至36岁的参与者的数据。研究团队使用典型相关分析,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的七个组成部分(如持续时间、满意度和干扰)与118项跨认知、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人格、情感、物质使用和人口统计学的指标联系起来。
当然,並非每個人都有睡眠問題,有些人睡眠品質很好,有些則略有不足。這項研究根據睡眠模式及其對大腦的影響,將睡眠問題分為五類。
- 睡眠問題族群(88% 占比)
這類人群睡眠品質不佳——他們入睡時間長,經常醒來,白天感到疲倦。他們也經常感到悲傷、擔憂或脾氣暴躁。他們的大腦在有助於運動和注意力的區域顯示出額外的連接,而其他區域的連接較少。
- 強硬派(4% 匹配)
這些成年人能夠應對諸如注意力不集中或情緒波動等負面情緒,但他們表示睡眠還好!只是白天感覺有點不舒服。他們的大腦注意力和控制區域之間聯繫緊密,但與其他區域的聯繫較弱。
- 助眠幫手(3% 配對)
這類人會使用藥物等方法來改善睡眠,白天也很少抱怨。他們擅長交朋友,但在記憶遊戲方面可能有困難。他們的大腦中負責做夢和看圖片的區域更加活躍。
- 短睡者(2% 匹配)
這些成年人睡眠不足——少於 6-7 小時——這導致他們在學習或解謎時反應遲鈍,脾氣也比較暴躁。他們的大腦各處都有奇怪的連接,尤其是在運動區域。
- 清醒組(1% 匹配)
這個小群體經常在夜間醒來,原因包括需要上廁所或感覺熱。他們脾氣暴躁,難以完成任務,有時還會喝酒或抽菸。他們的大腦與思考區域的連結很強,但與運動和注意力區域的連結較弱。
科學家表示,並非所有成年人都完全符合這些群體,但這能幫助我們了解睡眠是如何與我們的感覺和思考方式交織在一起的。研究中,有些成年人完全沒有睡眠問題——測驗分數低至 0 分——而有些人的分數高達 19 分。平均分數為 5.14 分,所以很多人都表現良好!
這項研究為醫生和老師提供了幫助,透過了解成年人的睡眠情況來幫助他們保持最佳狀態。你知道自己可能屬於哪個睡眠群體了嗎?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