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刚刚正式签署行政命令,宣布从八月29日起,全球范围暂停“低价值免税”(de minimis)政策。
“低价值免税”条款允许价值800美元及以下的海外包裹免征关税和进口税进入美国。该政策一度极大便利了以Shein、Temu等中国跨境电商为代表的模式——它们通过大量“小单直邮”方式向美国消费者发送价廉物美的商品,成本优势明显。
根据美国官方统计,2024财年使用“低价值免税”政策的包裹达到13.6亿件,日均处理量超400万件,其中88%通过空运及快递渠道进入美国。但伴随免税包裹激增,部分政策漏洞也引发美方担忧,如逃避关税、非法药物流入等问题。
2025年起,特朗普政府出台新政,全面终止所有国家的“低价值免税”资格。此举较2027年“全球终止”立法时间表提前施行,并要求所有包裹不论价值、来源国,一律征收关税。
对全球电商与贸易的影响
这项改革,将海外零售商避税出口美国的暗门给关上了,而美国消费者长期享有的“全球直邮免税低价”将成为历史。消费者将直面商品成本上涨,电商企业亦需作出深度调整。
- 美国境内外商家:美国本土零售商将获得与跨境电商更公平的竞争环境,但原本依赖中国便宜小商品的中小企业成本大幅上升,难以将涨价压力完全转嫁消费者。
- 国际物流:从2015年到2024年,利用低价值免税通道的包裹年增长率超880%。空运公司、快递物流体系相应调整,2025年以来,仅自亚洲飞美的空运业务量已下降10.7%。
- 未来趋向:美国开此先河,欧盟、泰国、越南、新加坡等经济体也在评估类似政策,使全球电商面临系统性更严监管的风险。
政策的实施与挑战
- 行政负担:数百万小包裹需纳税申报,海关申报程序更为复杂,企业需额外投入人力、系统应对更严格的合规和查验。
- 供应链重组:为规避高关税,部分电商平台正考虑在美国本土建仓、与本地供货商合作或采用批量进口转仓等新策略,从原先“直邮为王”向“本地仓配”转型。
对中国电商及相关生态的深远影响
- 直邮外贸模式首当其冲
Shein、Temu等中国“直邮电商”的既有商业模式依赖于低价值、高频小包裹出口,绕开高关税,形成极具国际竞争力的性价比。新政下,这种优势将大打折扣。
据中方观察人士分析,美方此举堪称是对中国跨境电商“精准打击”,不可避免地削弱了其在全球市场中的低价优势。出口商品每件均需征关税,加之申报和通关效率下降,相关平台会面对成本、效率和价格层层压力。
2. 行业应对与突围
大型电商平台正加速以下转型举措:
- 本地化仓储与合作:大型电商已布局美国本土仓库,通过批量进口、仓储后向消费者发货,以提高效率、分摊关税,尽量缩小政策打击面。
- 多元供应链:拓展美国内部采购、采购非中国制造商品,以减少增税压力。
- 自动化报关与合规:投入更多资源完善国际物流合规、税务计算和关务流程。
- 价格策略调整:面对综合成本上升,部分平台不得不适当提价,但也要兼顾北美市场价格敏感度。
中小跨境卖家、工厂型直邮品牌则面临生存压力,难以大规模投入海外建仓、系统与合规。
- 影响链条延伸
- 供应端:国内大量依赖外销的工厂订单骤减,倒逼产业链调整甚至转型内销。
- 物流行业:国际快递、航空货运业务量骤降,影响相关就业和利润。
- 创业环境:中小企业和个体卖家因无法享受规模化优势,市场门槛被大幅提高。
- 行业与全球趋势
全球电商格局进入了“征税监管常态”,中国电商优势由“成本驱动”向“模式驱动、品牌驱动”转型。中国企业需积极拥抱海外仓、自动化报关及当地运营。部分预测还认为,全球主要经济体有可能效仿美国,对来自中国的低价商品实施同类征税政策。
美国结束“低价值免税”不仅仅是单一政策,还代表全球跨境电商贸易进入合规与价格重塑阶段。中美贸易、新零售业态和全球小商品流通发生结构性变局。中国企业需加快数字化供应链和国际本地化运营,积极应对全球市场“新常态”,也需要政策支持帮助中小卖家加快升级,稳步推进品牌全球化、供应链多元化布局。
该政策最终带来的,是全球电商从竞“价格”进入竞“质量、服务及合规”的新时代。
Comments